快捷导航

新闻中心

高考地理中的设施农业
2025-07-12 21:16:38

  在耕地资源紧缺、粮食安全压力加大的背景下,设施农业凭借其“集约化、智能化、高效化”的特点,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方向,也是近年高考地理的高频考点。

  通过人工设施(如智能温室、立体养殖场、无土栽培系统等)调控环境,突破自然条件限制,实现周年化、精准化生产的农业模式。其类型多样,包括:

  (5)高考视角:设施农业的地理意义常结合“耕地保护”“粮食安全”“农业可持续发展”等主题考查,需掌握其技术优势与生态效益。

  (1)自然因素:虽然设施农业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环境,但仍受自然因素影响。如光照充足地区利于温室大棚内作物光合作用;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地方,便于灌溉农业 英文缩写

  (2)社会经济因素:市场需求是重要因素,城市周边因对新鲜蔬菜、花卉等农产品需求量大,设施农业发展较好中国农业大学 官网。此外,技术水平影响设施的建造和作物的种植管理,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及时运输到市场。

  (1)有利影响:通过设施农业能减少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影响,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,保障农产品供应。同时,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,提高土地产出率,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增加就业机会。

  (2)不利影响:可能会造成土壤盐渍化,因为长期过量施肥和灌溉,使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。而且设施农业中塑料薄膜等废弃物若处理不当,会造成白色污染。

  我国耕地人均少、分布不均,90%集中在东部季风区,设施农业通过立体化、工厂化生产,减少对优质耕地的依赖。例如:

  4.考生注意:未来高考可能结合“智慧农业”“双碳目标”等新趋势,考查设施农业的创新路径与全球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