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内蒙古通辽市正在全力打造“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的新动能。通辽市以肉牛产业为支柱,不仅注重标准化养殖,还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,力求在保证肉牛数量的同时,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,成为行业的领跑者。
一中国畜牧业网、聚焦标准养殖夯实产业之基 养殖标准化是通辽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石。为了深度挖掘产业潜力,通辽市启动了名为“三个一百”的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,动员百名专家深入百个村场,开展百场技术宣讲。这样的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民对标准化养殖技术的了解,还显著提升了养殖的整体水平。
目前,通辽市围绕28项地方标准,10项主推技术和16项操作规程开展了一系列培训,已举办了26期专题培训班,培训了超过4800人次。这么多努力可见一斑,令人感受到通辽市在养殖标准化上的决心。
与此同时,通辽市还大力推进“留优保母”工程。通过为优秀的基础母牛养殖主体提供高达1500元的补贴,推动了更优质品种的选育和生产。已经成功生产出20万支冻精和600余枚胚胎,规范化的养殖和精细化的管理,带来了可喜的效果。
二、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价值链条 精深加工是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的关键所在,通辽市在这一点上可谓下足了功夫。通过垂直整合的思路,通辽市构建了供应链、金融链、数据链“三链融合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让肉牛产业链条延伸得更加丰满。
现阶段,已经锁定风干牛肉干等10个超千万元肉牛大单品进行重点打造,目标产值计划超2000万元,而其他如软牛肉等也已经初具规模。由此,通辽市预计精深加工总产值可达50亿元,为全市经济增添一笔重要财富!
三、加速数字化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在数字化这条道路上,通辽市不落人后,极大地提升了肉牛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。现在,通辽市的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已涵盖了防疫、改良、保险、金融等10个系统,并已顺利上线试运行。借助这些现代化技术,肉牛的照顾和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。
通过给牛佩戴耳标来监测其活动,及时上传数据确保每头牛都有全生命周期的档案,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。这不仅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,更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。
四、强化园区建设打响特色品牌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,良好的品牌则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。通辽市对于企业的引导十分关注,吸引包括东南醇在内的多家企业入驻,并依托乡村振兴资金,支持屠宰加工园的建设。
同时,为打造“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品牌+产品品牌”的三位一体的品牌矩阵,通辽市甚至还聘请了央视团队制作品牌宣传视频,力求提升“通辽牛肉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如今,通辽市的肉牛产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畜牧业协会官网,目标是让优质肉牛存栏达到400万头、出栏150万头,产量提升至30万吨,全产业链的产值突破500亿元。通辽市希望通过这样的发展路线,真正将传统肉牛产业转型升级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“肉牛出圈”之道。
五、结语 随着通辽市在肉牛产业的不断努力,未来的愿景也将逐步成真。通过标准化与数字化的双驱动,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,肉牛产业将不仅只是一个经济的支柱,更是富民强市的重要保障。你是否也对通辽市未来的“肉牛奇迹”充满期待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